beat365

学术看板

当前位置: beat365 -> 学术看板 -> 正文

博雅讲坛第452讲 《秦风·无衣》篇诗句的句法语义及其他

作者:编辑: 审核: 阅读次数:日期:2021年05月07日

博雅讲坛第452

《秦风·无衣》篇诗句的句法语义及其他

——对一种以并联法为重要造句手段的动词型语言的个案分析

胡建华

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

 

时间:2021513日下午3:00

地点:beat365903报告厅

内容摘要:

讲座以“解剖麻雀”之法对《诗·秦风·无衣》篇所涉及的句法语义等诸多问题做一个微观描写和分析。通过对该诗篇的研究发现,与现代汉语相比,上古汉语更有资格称得上是一种动词型语言。一些按现代汉语的语感会确凿无疑被理解为名词的词,在《诗经》中根本就是动词。除此之外,上古汉语还是一个以并联(Conjoin)法为重要造句手段的语言。最后,本文用较多的篇幅对“王于兴师”中“于”做了系统的句法语义描写和分析,认为“于”在该诗句中用作体貌助动词或者体貌助词(附着词)。本文的研究还发现,《诗经》中出现在动词前的“于”,与英语中附着于动词前的a-前缀,在语义的解读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。

讲座人信息:

    胡建华,香港城市大学语言学专业哲学博士,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,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,《当代语言学》主编,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,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(IACL)执行秘书长,上海外国语大学顾问教授。曾先后担任山东大学文学院、南开大学外语学院、北京理工大学外语学院兼职教授。目前兼任商务印书馆《中国语言学书院语言学研究与探索文库》主编、商务印书馆《中国语言学书院海外博士论文文库》主编、《中国大百科全书》(第三版)语言文字学科编委及分支主编。

研究领域涉及理论语言学、句法学、语义学、语用学、儿童语言获得、心理语言学、跨语言比较句法、上古汉语语法、现代汉语语法等。近二十年来致力于显著性和局部性(Prominence and Locality)理论、儿童语言双向生长模式(The Bidirectional Growth Model of Child Language Acquisition)和新描写主义(New Descriptivism)思想与方法的建设与发展。论文刊于LinguisticsThe Linguistic ReviewJournal of PragmaticsLingua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SSCIA&HCI期刊以及《中国语文》《当代语言学》《外语教学与研究》《世界汉语教学》《外国语》《现代外语》《语言教学与研究》《语言研究》《语言科学》等权威、核心期刊。最近出版的英文著作有:Prominence and Locality in Grammar: The Syntax and Semantics of Wh-Questions and Reflexives2019年,Routledge出版社)、Interfaces in Grammar (Hu Jianhua & Pan Haihua, eds.2019年,John Benjamins出版社);最近发表的论文有《因不失其亲的句法及其他——从句法语义分析到语用推理》(《中国语文》2020年第1期)、《什么是新描写主义》(《当代语言学》2018年第4期)、《“他的老师当得好”与论元的选择——语法中的显著性和局部性》(《世界汉语教学》2016年第4期)。

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“九五”规划项目《西方语言理论和汉语研究的结合与中国语言学的发展》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《论元选择中的显著性和局部性研究》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《量化辖域的句法-语义接口研究》、中国社科院重点项目《论元结构与现代汉语形式句法研究》、中国社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项目《汉语儿童语法获得与认知发展:跟踪调查与横向实验研究》以及中国社科院-匈牙利科学院国际合作项目。目前正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计划“心理语言学——语言的获得与发展”特殊学科的研究。